新莆京3969

设艺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|数字科技赋能非遗传承,共筑传统木雕技艺新篇章

发布时间:2024-08-28 17:01:52浏览次数:130

依托设计与艺术学院与上海市非遗奉城木雕生产基地联合建立的“奉城木雕非遗传承数字化校外实践基地”,为深入践行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精神,强化实践育人功能,设计与艺术学院团总支在学院党总支的指导下,组织“雕韵艺乡”乡村振兴创新团于2024年暑期深入上海市奉城镇洪西村,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,旨在以数字力量守护并传承传统木雕技艺。


深入调研,洞悉木雕生态

实践团队通过问卷调查、深度访谈等形式,对洪西村及周边地区的奉城木雕市场现状、影响力进行了全面调研。团队成员不仅走进了木雕实验基地,近距离观察了木雕制作的每一道工序,还在木雕传承人徐华兵的指导下亲身体验了创作过程,深刻感受到了木雕艺术的魅力与价值。徐华兵老师强调,木雕不仅是工艺品,更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,承载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。


精准记录,数字化保存

 

为实现对木雕技艺的精准传承,实践团队运用高清摄影、3D扫描等现代科技手段,对木雕作品及其制作工具进行了详尽记录。通过图像优化处理与3D建模技术,团队不仅提升了数据质量,还尝试构建了木雕的数字模型,为木雕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 

融合创新,焕发传统新生

在保护传统的基础上,实践团队积极探索木雕艺术的创新应用路径。团队成员深入挖掘奉贤地域文化特色,将传统木雕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巧妙融合,设计出了一系列既具文化内涵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创产品,如冰箱贴、书签、首饰等,旨在通过市场化运作,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奉城木雕。


媒体发声,扩大社会影响

 

活动期间,实践团队积极向《大学生云报》等媒体投稿,分享了活动成果与感悟,以“上海电子信息学子三下乡:数字赋能非遗,守护传统木雕技艺”为题,广泛传播了团队在非遗保护与传承方面的努力与成就,进一步提升了社会对传统木雕艺术的关注与认可。

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,不仅为奉城木雕的保护与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,也为乡村振兴和文化自信建设贡献了青春力量。未来,设计与艺术学院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,探索更多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路径,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。(供稿:设计与艺术学院团总支)

版权所有©新莆京3969(中国)股份有限公司-百度百科   Copyright © 2007-2020. All Rights Reserved
×关闭